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年6月的一天,在山东省武县东的千佛山路上,一辆三轮车突然撞倒了一位老人后,随即加速逃跑,一辆路过的面包车发现后,随即紧追不舍,终于拦下了三轮车,报警后,面包车上的医院,随后悄然而去。后来,老人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见义勇为的好人是时任该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的郭立和他的几个同事。当有关媒体对他进行采访时,他却婉拒了,他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这是我应该做的。”
今年52岁的郭立年入伍,凭着对军营的热爱,他超期服役了两年后才退伍。年退伍后,不少战友纷纷选择了金融、行政执法等热门岗位,而他却选择了县文化局文物管理所,当了一名普通职工。文管所是个坐冷板凳的单位,但其中的文化含量却一点也不低。在这里,他本以为自己读了不少历史书,可以胜任平时的工作,上岗后,才发现自己对干好文化工作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上班后没多长时间,一位老人来到单位,正巧那天是郭立值班,老人拿出一个家传的铜器让他掌掌眼,断代一下。但他拿过这个没有款识的铜器翻来覆去看了好久,也不得要领,老人只好遗憾而去。对此,军人不服输的劲头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掌握好专门知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从此,只要单位订阅的《中国考古》《文物知识》一到,他都第一个翻阅学习,而且,他加强了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学习,《文物保护法》及非物质文化保护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他都做到了张口就来。成武县是千年古县,号称有多少堌堆就有多少传说,有多少村就有多少故事,而其中的历史人物更是如树叶一样数不清。两年的刻苦学习下来,郭立却对此如数家珍,从参加工作后的20多年来,他跑遍了全县个文物点和个自然村,成为了该县为数不多的文化“活字典”,他也被人戏称为“郭文化”。
年夏天,一位文化爱好者给他打来电话,说在一处古遗址上,一辆挖掘机正在挖土,有可能会对遗址下的文物造成损害。闻讯后,郭立就和几个同事坐车赶到了出事地点,面对巨大的挖掘机,郭立飞步上前,挡在了挖掘机前面,但指挥挖掘机的人却让司机继续挖土。郭立大声地喊道:“我倒在这里是烈士,你破坏文物,法律饶不了你!”面对义正辞严的郭立,挖掘机司机退缩了,最终,古遗址保住了。
年6月,郭立(右四)接受革命先驱后人徐鹏翥后人捐赠革命文物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都兴起了“淘宝热”,一些古代遗存的文化物品也都成了民间的收藏品,有的还被不法分子偷盗。针对这些现象,郭立在平时还注意查找民间遗落的文物,从而使不少民间文物免遭流失。年冬天,他到岳父家走亲戚,吃过午饭,他就骑着摩托车到周边村里查访文化线索。在一个乡间土路边上,他忽然发现了杂乱的柴草下面盖着一通石碑,他下车清除杂草后,发现这是一通造像碑,根据形制,他初步判断是宋代所刻。他急忙联系了单位负责人,将石碑小心运送到了单位,经解读碑文,这是宋代的“太极真人说报父母恩重经”石碑,此前,国内曾发现有佛教的“佛说父母恩重经”,这块道教的“太极真人说报父母恩重经”石碑在国内尚无发现报道,此石碑填补了国内空白,其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非常巨大。
郭立对工作兢兢业业,在平时,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年,他加入了县志愿者协会,成为了一名公益志愿者。每当周末或假期,他都放弃休息时间,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到敬老院打扫卫生,帮助孤寡老人洗头、剪指甲。在一次慰问贫困户活动中,他了解到了南鲁集镇某村一名贫困儿童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造成求学困难,他就与这名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经常与这名儿童沟通,并定期进行经济资助,使这名儿童梦圆校园。
郭立还利用自己掌握的当地文化资料,积极参与该县文化书籍的编撰工作,这些年来,他先后参加编写了《伯乐文化志》《成武村落图谱》等一批地方文化书籍,为保存乡村文化、留住民间乡愁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长国)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十二
编审:王舒涵
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