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高友东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高友东接受采访。

中国日报网3月9日电(记者张少虎)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高友东3月6日在接受中国日报网专访时表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现阶段,在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同时,应加快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中小学布局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机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高友东表示,我国还处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引导农村地区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农村人口和适龄入学儿童数量减少,而城镇地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城乡结合部学校不断增加,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平衡。

高友东认为,“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支持国家一系列重要战略政策实现的重要途径,”他说,“完善城乡中小学布局,对于支持国家相关战略、实现教育公共服务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高友东建议,要着眼全局、统筹规划,把城乡中小学布局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对教育要素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安排,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他认为,应当根据国家新的发展战略预测人口流动、增加、分布趋势,以县为主,提前编制覆盖全域的城乡学校布局规划。同时,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乡村文化传承、城乡协调发展等重要因素。为保障偏远地区儿童有学上,提高普通乡镇学校教育质量,满足新型城镇化新增人口的教育质量,还应当统筹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与优化资源配置相结合,建立不同地区学校办学保障机制。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设立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岗位

高友东表示,“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在教师,难点在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的留住、聘任与激励,”他认为,“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差、任务重、收入低,难以匹配教师工作付出与贡献,不利于边远艰苦地区农村优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友东建议,要建立有吸引力、系统化的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岗位制度,凸显其价值,彰显其吸引力。

一是提高“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岗位”的经济待遇。二是提升“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岗位”的职称水平。三是由中央财政保障“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岗位”的岗位投入。

“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农村教师特别是边远艰苦地区农村的教师问题,是农村教育乃至国家基础教育提升质量的瓶颈。探究设立符合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岗位,是保障农村教育发展,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高友东说。

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高友东认为,职业教育在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培养多样人才、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基础意义,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职业教育积极参与到提供人才保障的任务中来,”高友东说,“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让广大群众过上勤劳致富的幸福生活,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需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然而,职业教育目前还存在吸引力不够、服务现代产业的支撑力不足等问题。高友东认为:“在群众心目中,选择职业教育远远未被认可为人生成功成才的途径和出彩的机会。”

对此,高友东建议,应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立国家统一的职业信息库、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健全与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和贡献相适应的学位、职称、荣誉和报酬制度,同时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持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促进普职融通和人才成长立交桥的灵活性,利用职业学校优质资源为基础教育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33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