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学,关于学校采取各种各样新举措的新闻,又涌入我们的眼帘。山西多家学校出现这样的现象,交元的学生就可以进学校“智慧班”。
入学分班,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学生多,程度存在差异,按照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加以甄别,分层是有必要的。但是分层的标准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应该按照什么来分班,这是有讲究的。
常见的做法是,学校采取分班考试的方法,按照成绩分班。虽然按照一次考试的成绩决定学生的层次,是有点武断,但是毕竟,这种入学分班考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在目前还没有更好手段的前提下,入学分班考试,是切实可行的一种选择。毕竟,以考试成绩来看学生的水平,在大方向上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交进智慧班?
现在,交了元就可以进入学校的智慧班,山西多家学校走的是这条路线。你怎么看呢?
智慧班,多么美丽动听的名字。智慧班真的智慧吗?这完全是另一码事。
交了元就可以进智慧班,这种智慧的名义是花钱买来的,跟你有没有智慧毫无关系。那么,这样的智慧班的含金量,也就令人质疑。
以交费购买的方式进入智慧班,深受人们质疑。把“购买”与“智慧”如此扯到一起,从逻辑上说是荒诞可笑的。但是为什么山西多家学校还这么搞呢?
“双减”背景下机构的突围
“双减”背景下,校外办学机构的生存面临问题。校外机构跟学校联手,摇身一变,变成了学校正常教育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有了合法的外衣,从而在校内谋取自己的生存空间。
如果校外机构确实是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在教育和教学上有实打实的干货,那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满眼都是生意,以做生意的眼光与学校合作,这目的就不纯。
更何况,有些学校的领导并不是铁板一块。利益输送,吃回扣,这早已不是新闻。天上突然掉下馅饼,落到了这些领导面前,要说不动心是很难的。
是做生意还是讲情怀
如果说校外机构为了自身生存而不择手段的话,那么学校领导这么卖力,联手变相推销,这又图的啥呢?有网友说得很直接:如果说学校领导没有吃回扣,我倒头拉稀。
人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有的人是真正办学的内行,但是谁能保证所有的学校领导都是办学的内行呢?交钱就可以进智慧班,这样的学校领导,满脑子想的是啥呢?
你是把学生当韭菜来收割,还是真正讲情怀办学?是生意,还是情怀,这是泾渭分明的,老百姓是能看得出的。
沈有鼎饿着肚子去旁听
当年,沈有鼎到西南联大附近的包子铺,叫好了包子按了手印却没吃,就要走,老板当然不让,双方争争吵吵。当时的学生张世英,给沈老师解了围。
沈老师为什么叫好了包子不吃,马上就要走?不是钱的事,也不是人品问题,原来他要去旁听某老师的课。
当时的沈有鼎是老师,不是学生。如果是学生,旷课影响很大。老师错过了别人的一节课,确实没什么。但是沈有鼎宁可不吃饭,也要去听课,这体现他的一种情怀。那是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一种敬畏,一种尊重,一种投入。
有了这种情怀,我们自然不用担心他做不好。
化学教授旁听《红楼梦》
化学系教授去听《红楼梦》课,这就更有意思了。
据张世英回忆,他上刘文典老师《红楼梦》的课时,发现化学系的严仁荫教授也来听课。别说当时的张世英对严教授这一举动表示奇怪,外人也很可能会觉得奇怪。而严教授的回答,不可辩驳:我为什么就不能来听?
文理分科,在我国的教育体制当中曾被执行了很多年。理工科人才缺乏人文修养,这早就被发现是一种缺陷。身为化学系的教授,去听刘文典的《红楼梦》课,这是好学的表现。
山西这些变相推销的领导,如果能够切实为学生考虑,而不是只想着割韭菜,那么他们自然不会想方设法去创收。
交元买平板+资源,不过是巧立名目罢了。
叶企孙:一张学生试卷保留几十年
叶企孙教授,把自己当年的学生李政道的一份试卷保留了几十年。以至于在他去世十六年后,这份试卷才被发现。
老师一生当中批阅的学生试卷,那简直是无法统计的。即使老师本身有收藏学生试卷的习惯,他也不可能把自己批阅过的所有试卷都收藏起来。李政道这位学生的试卷被叶企孙收藏几十年,想必他也许是想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纪念吧。
老师完全可以把学生的试卷随手扔掉,没必要保存和收藏。叶企孙之所以这么收藏,那就是一种情怀,至少表明他对学生的器重。
结语
山西这几家学校的领导,如果能有叶企孙的这种情怀,那就不会割韭菜了。这就是差距。
督察组认为,信息化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信息化的成本不应该让学生和家长来承担。学校领导不应该借信息化建设这个风口,巧立名目,变相推销。
学校领导的眼里到底是生意还是教育,家长和社会都要擦亮眼睛,给予监督。
高考作文+建党百年:光知道吃草太庸俗,要做一只高雅的羊
高考全国卷作文:可为与有为,借文化力量奋斗,不负时代重托
高考浙江作文:如何看待得与失,取决于眼界,人间正道是沧桑
王亚平为女儿摘星星:从有限的棋子到无限的棋局,胸怀梦想勇创新
深圳高三一模作文:借国乒之名印证这一时代热点,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