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成功的网红旅游打卡地能为城市流量带来指数级增长。本期我们基于马蜂窝平台篇游记、36期UGC周报、及+案例,从供给侧的视角,整合分析旅游网红打卡地的N种创意,着重探讨在自然资源优势缺乏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微改造及精提升打造旅游网红打卡地。
一、制造色彩的冲击力
在色彩的运用上,最常见的有三种方法:
一是大面积的纯色墙绘。即将同一种颜色大面积喷绘在墙体之上,如越南会安古城的黄,马来西亚马六甲广场的红等等,都是多数游客在写游记的时候会重点强调的部分;
二是大面积的撞色墙绘。通过整合大量案例,可以发现撞色的方式也各有不同。①不同颜色的大面积碰撞:比如澳门官也街,不同的房屋被赋予了各异的马卡龙色彩,整条街仿佛童话一般;②同类色的大面积碰撞: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但深浅、明度不同的颜色,例如红色的同类色就有朱红、玫红、粉红、大红等等。在实际运用中,印度焦特布尔蓝城就是一个案例,这里的蓝虽然并不是专为游客而打造的,但它所呈现出的“五彩缤纷的蓝”,却给每一位游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③彩色涂鸦:这不仅仅是大面积撞色,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创作,涂鸦在旅游地中的运用也很广泛,比如新加坡的哈芝巷。
三是在高度重复的局部绘制色彩。相较于具有冲击感的大面积墙绘,这样的方式更具独特性,并且细节感更强。例如新加坡新闻大厦的扇彩色窗户,日本贵船神社前绵延的红色常夜灯道,都是非常知名的网红打卡地。
制造色彩冲击的打造要点:①注重色彩美学:首先在色彩的选择上,通常是一些明度高、鲜艳的色彩;在撞色的色彩搭配上也需要具备一定审美,如果是彩色涂鸦则对艺术水平的要求更高。②场景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比如街区(古镇/城、商业街、综合体、运动场所等等)、建筑(单体建筑、建筑群)、城市家具(在同一空间内高重复度的路灯、路标、座椅、邮箱等等)③填充方式:一是大规模涂鸦最大化营造视觉冲击感,二是在高度重复的装置局部采取纯/撞色喷绘。
二、创造设计的吸引力
一些风格化、独特化的设计,往往会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其设计的吸引力打造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人制造的吸引,利用知名设计师的晕轮效应打造网红地。比如由隈研吾设计的coedahouse咖啡馆、黑川纪章设计的东京国立美术馆等等,游客选择前往游览的逻辑顺序基本上都是因为知道是某大师的设计作品,才决定安排在旅游计划中一览大师作品;另一种是设计作品本身的吸引,脱离设计师,与设计本身挂钩。该类型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新”的设计:即一些独一无二、前所未见的设计。比如世界最高的室内瀑布、新加坡最大的室内花园(新加坡星耀樟宜),全球第一座leed认证的环保酒店(斯里兰卡kandalama)等一系列冠以“最大”、“最高”、“第一”、“首家”等词汇的作品,因其唯一性的特质而吸引到潜在游客。
二是“奇”的设计:包括奇异的造型设计和奇妙的混搭设计。比如大叻的疯狂屋和日本难波八坂神社造型奇异的狮子殿等等,都是凭借其奇特的外部设计而吸引到大量游客。而奇妙的混搭设计主要包括设计混搭、品牌跨界、功能混搭三大方面。
①设计混搭比如香港的乒乓城酒吧,外观看上去是一个运动用品店,而走进地下是一间酒吧,这种将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主题,相互融合混搭的设计风格很受时下年轻人的喜爱;
②品牌跨界的案例比如前段时间上海爆火的PRADA×乌中市集,奢侈品与菜市场的混搭出其不意,一些越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品牌跨界合作,越能勾起用户的好奇心;
③功能的混搭,区别于伪装成运动用品店的乒乓城酒吧,它实质上并没有提供运动或运动用品消费的功能,而功能混搭的产品则是在一个空间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很难让人联想到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空间。比如蓝梦岛的悬崖酒吧,这是一个在海边的酒吧餐厅,同时兼具悬崖跳水的功能,产品的吸引力因此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是“特”的设计:异于同类产品的独特设计,在一众风格雷同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比如香港都爹利街的星巴克(于年10月结业)曾是许多游客的必打卡点,星巴克随处可见,但香港的这家星巴克设计融合了复古港式茶餐厅风,同时提供港风餐点,这与寻常星巴克风格迥异,因而成为了红极一时的香港旅游热门打卡点。
设计本身的吸引力基本上离不开“新、奇、特”,当然,还有一些细节的用心设计也会打动游客。比如日本的彩绘井盖、金阁寺独特的门票设计,还有网络爆红的上海“黄油与面包”荧光绿包装袋等一些在公共设施、票根、店招门头、周边产品上的设计巧思,这些不一定会成为游客来的主要理由,但一定会成为游客旅行中的一个深刻记忆点。
三、机位式打卡地
打卡“机位”成为了一种新晋网红打卡方式。这类旅游地往往是利用自身地理优势依托其它热门景观而成为网红打卡点。机位式打卡地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一是风光式机位:即凭借打卡地的位置优势能够拍摄到最佳风光。这类目的地与打卡地本身风光无关,但与周边的风光强相关。比如六本木之丘,它是拍摄东京塔的绝佳位置,选择打卡六本木之丘的游客只为借它的位置和高度一览东京塔,六本木之丘本身是什么样子,似乎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