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每年确保财政预算支出的80投入民生

记者王保珠

9月17日,“菏泽这十年·成武”主题新闻发布举行。成武县委书记黄福常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请问成武这十年间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下步工作将如何打算?

黄福常:近年来,成武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总体部署,特别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具体任务,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坚持提质增效厚底盘。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提出的“坚决扭住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后劲”殷殷嘱托,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全面强化“项目为王”理念,通过搭建工业平台和以商招商等方式,抓工业园区化、产业链条化发展路子,建成了机电设备制造、高端家居、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医疗器械产业园、数字智能等特色园区,培植了更多的财源建设,加速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实现企业“跳跃式”发展、几何倍增。尤其是近年来,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位次逐年前移,年被评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进一步夯实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二是坚持城乡融合塑优势。近年来,成武县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按照“伯乐故里、水韵新城”的定位,紧紧抓住棚户区改造的历史机遇,坚定整体推进和有序开发的理念思路,突出生态宜居功能,在科学合理的城市框架中,将河湖水系、绿色植被、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走出一条平原地区城市整体开发改革的新路子,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改观,实现了“一年起好步、三年大变样、五年展新貌”的城市突破目标,“伯乐故里,水韵新城”新画卷渐次呈现,“古郜成武、月光水城”文化旅游品牌日益响亮,新城区的每一处特色都成了令人向往的浪漫新地标、网红打卡地。同时,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实施“四大种养基地”“百企入村、万人就业”“百村改造、万户提升”工程,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打造了新时代“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五美乡村升级版,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成为产业工人,绘就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成武担当。

三是坚持民生优先增福祉。每年确保财政预算支出的80%投入民生,全面打造全市一流的教育、普惠民生的医疗、全域养老的服务、水韵新城的文化等“四大品牌”,在全省率先完成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镇(街)、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被评为“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医养结合“温情驿站”经验做法被新华社报道;持续推进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中央新闻联播多次对我县生态鸟岛进行宣传报道。

牵牛要牵牛鼻子。下一步,成武县将聚焦县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崛起”发展定位,重点推进“八大工程”。一是实施“四大品牌”工程。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打造全市一流的教育品牌、普惠民生的医疗品牌、全域养老的服务品牌、水韵新城的文化品牌,让群众生活好起来。二是实施“四大链条”工程。落实重点产业链长制,培育机电装备、电子信息、医药医疗、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链条”,让发展力量聚起来。三是实施“四大种养基地”工程。围绕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养殖做文章,推进35万亩大蒜、8万亩芸豆、8万亩辣椒和小优鸡“养孵加”一体化“四大种养基地”建设,让农业结构优起来。四是实施“百企入村,万人就业”工程。未来几年,招引家以上小微企业进驻乡村,实现万名群众就地就业,让农民生活富起来。五是实施“双十双百”助企工程。未来几年,培育10家以上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销售收入过5亿元企业、家以上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家以上销售收入过万元企业,努力实现规上企业翻倍、税收倍增,让工业基础强起来。六是实施“百村改造、万户提升”工程。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利用五年时间,建设美丽村庄个以上、改造房屋00户以上,让乡村环境美起来。七是实施“党建引领、全域提升”工程。开展用心学习、真心倾听、贴心服务、倾心实干“四心”活动,选派名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实现党员干部走基层、助村帮扶全覆盖,让基层阵地红起来。八是实施“干部管理双提升”工程。发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开展工作作风整顿行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干部管理、业务能力大提升,让干部作风顺起来。

成武将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处处绷紧“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这根弦,以“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工作理念,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未来五年,成武地区生产总值将有望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入全市第一方阵。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22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