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该如何推动蔬

治好白癜风光疗费用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715/4656585.html

山东寿光市农业底子牢固,设施蔬菜产业先进,专业化程度高,区域化布局明显,是国家认定的“中国蔬菜之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三元朱村带头,寿光市大力推行蔬菜产业结构调整,在全国率先掀起了蔬菜生产的“绿色革命”,成为全国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发源地之一。但是面对如今的新形势变化,寿光的蔬菜产业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难题,例如产业经营体系不完善、年轻人比例少等问题。本文将以寿光为例,分析蔬菜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一、要培育和发挥示范社的引领作用

实践证明,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试点推广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做法,可以让其他蔬菜专业合作社避免走弯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推动全市蔬菜合作社的整体规范化发展。

一是要齐抓共管抓好示范社建设。寿光的蔬菜产业转型发展既不是农工办、农业局等农业系统部门的事情,也不是单个部门能够承担得了的任务,必须要集中全市的力量来推进。首先要调动市直各部门的力量。寿光蔬菜产业发展历史上有很多成功经验可借鉴,部门包村是每次农村改革屡试不爽的工作措施和经验之一,这次也完全可以把包村变成包合作社示范社建设。

二是要加大示范社建设支持力度。没有示范社的引导和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转和蔬菜转型发展就不会有很大的起色。但是,要想把示范社建设好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整合资源要素,将资金支持、项目倾斜、人才培养、税收优惠、贷款担保、技术援助、用地用电等各方面力量汇集于此,做到共同施策,精准发力,把现有扶持政策用足用好。

三是要严格掌握扶持标准。全国各地都将合作社的判定和识别作为扶持的前提条件,政府的优惠政策可以使获得者具有显著的竟争优势。政府扶持的效果往往是明显的,政府扶持的对象应是菜农所有、菜农控制和菜农受益的合作社,否则就失去了扶持的意义和价值,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为了确保扶持效果,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不同层级的示范社标准来确定扶持对象。

二、强化人才培育体系建设

农业部门是菜农接受农业新技术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寿光主要依托国家、省、潍坊市安排的培训项目和本市送科技下乡等项目,由寿光市农业局统一组织,广泛开展菜农教育培训,全市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寿光现代农业的快速持续发展,但与目前全市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

一是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让更专业的菜农更好地种菜,不断促进全市的蔬菜产业转型发展,关键要培育一批新型职业菜农。关于菜农的培训,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政府费钱、费力,菜农民却不“买账”、参与者寥寥。最根本是要灵活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让培训更具实用性。

对此,农业部门要摸透老百姓需要什么技术、缺什么知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选择一批农业专业培训机构,不仅要在屋里搞课堂培训,更要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提高农民素质、实现科学种田。寿光农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探索了很多管用有效的实用技术,培育了一批技术精湛的“民间高手”,这是一笔宝贵财富。农业部门要将这些“土方法”进行征集梳理、整合集成,通过“田间课堂”、“菜农宣讲团”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二要合理安排教育培训的时间和地点。教育培训的时间和地点关系到菜农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以文家街道西蔡家营村为例,60%的菜农认为影响自己接受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40%的菜农希望接受短期培训,他们能接受的时间一般都在2天以内。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应在农忙时节多到棚边地头组织“蹲点式”培训,在夏季7-8月份的“闷棚”农闲时间在市里或镇街安排“集中式”专题培训。

三要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培训资金。开展菜农技术技能培训,经费是保障,市镇两级财政要加大对菜农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菜农培训工作,提高使用效率。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菜农的培训意愿,建议寿光市财政加大培训专项资金,在农业资金的使用中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资金比例。

三、强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

要着力强化政策、主体、要素等保障措施,创新机制体制,优化制度供给,营造最优的“新六产”发展环境。一是强化政策保障。立足寿光实际,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有关产业融合发展、扶持设施蔬菜转型发展等惠农政策。

对“新六产”发展提供规划、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引导支持,设立了总规模30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基金,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投入“新六产”领域;设立了万元农村电商发展引导资金,通过税费减免、资金补助等方式,鼓励各类创业群体发展电商经济。

二是强化主体保障。大力培育“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开展职业农民万人大培训,高级农民技师等技术农民达到2.5万人,特别是鼓励引导有思想、有知识的年青一代回乡创业,加快由“棚二代”向“农民创客”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市回乡种棚人员比年增加了23%。大力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济组织,推动家庭经营、适度规模与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相融合,实现老板带老乡、小生产对接大市场,促进农村生产关系大转变、生产力大发展。目前,全市家庭农场已打多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已达多个。

四、增强蔬菜生产者队伍力量

第一,要扩大“棚二代”队伍。“棚二代”是否愿意种植蔬菜大棚,这个问题决定了今后寿光蔬菜产业发展是否后继有人,决定了未来的蔬菜产业发展“依靠谁”是否靠得住、靠得上的问题。年轻人的进城有时代潮流驱动原因,也有一个很现实原因,就是当前冬暖式大棚建设使现有的土地处于饱和状态,已经没有再发展的余地。

当人们站在高处,俯视寿光的时候定会为眼下棚连棚白色一片的壮观景象惊语不已,寿光大地上凡是具有大棚发展条件的土地几乎都被占据。寿光的现实情况是人均土地1面多一点,有些村还不足这个数。一个米的冬暖式大柳,需要占用土地4亩,也就说一个正常的农户的土地仅仅能建设一个大翻。何况还存在土地不整齐,一户土地分成几块的现象,一户守着这点大柳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只能由父母等老一代菜农维持着种植。

因此,政府部门要通过出台种种政策,鼓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继续接过父辈的衣钵,继续从事蔬菜产业,为全市的蔬菜产业转型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是要依靠寿光之外农民的力量。乍一听,寿光蔬菜产业的转型发展要依靠外地农民好像是非常矛盾的,但随着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就会逐步显现出外地农民也是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这里面首先要摘清楚两组概念,一是寿光农民和外地农民。

当前在所谓的寿光农民中,有一部分是外地打工者,他们看到在寿光发展蔬菜有利可图便留下来承包了他人出租的蔬菜大棚成为了“寿光农民”。比如在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的示范园内,就有分别来自于聊城市阳谷县、菏泽市成武县等地的10户农民承包了18个大棚进行蔬菜生产。再如,寿光市稻田镇崔岭东村,从东北来的打工者83人,承包该村村民大棚21个。

寿光蔬菜产业现在已经站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和设施农业科技水平领先的位置,寿光的技术、农资、劳务的输出,实际是多种要素资源在寿光无法容纳而出现的一种外溢现象。寿光站在制高点上谋划未来是很自然的发展举措,外地农民受寿光之优势和影响,加入到寿光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寿光蔬菜生产标准的行列,也是水到渠成之势。

通过产业发展优化、聚集热爱种地、爱好蔬菜生产的同类农民,本身也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所在。外地农民按照产业分工组合到寿光蔬菜产业的农民队伍里,必然成为推动寿光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总结

未来寿光市蔬菜产业要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转型发展是必然,要通过政策保障蔬菜产业示范社的建设、人才培育,本着向园区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转型的基本思路,推动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四化”融合和促进城乡联动一体发展,继续增创寿光蔬菜产业的全国领先优势。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46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