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武帝东封之井汉泉考

北京湿疹医院哪些好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26/8890894.html

城湖遗址夕照

城湖遗址发掘出的汉代陶井圈

张长国朱琳

成武县是千年古县,历史上,有不少名人经行此地,并留下很多故事和遗迹,为该县的文化历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但有不少记载因历史的原因,没有得到发掘考证,也使得后人迷惑不已,并引来不少考据者。比如,武帝在成武县留下“汉泉”的历史典故就是一例。

王禹偁记载“汉泉乡”

武帝东封在成武留下“汉泉”的事情,在志书上没有记载,而此事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王禹偁。王禹偁是巨野人,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年)考中进士,被派到成武县任主簿。太平兴国九年(年)四月,泰山民众请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于是宋真宗下诏于当年十一月行封禅,并修自京师抵泰山的道路。而成武县是从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到泰山的必经之路,于是,成武县大兴土木,开始为皇帝封禅修建泰山行宫。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当时的风俗和礼仪,王禹偁在泰山行宫主殿上梁时,写下了《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在这篇文章中,他引经据典,对成武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典故进行描写,其中有“乡号汉泉,湛武帝东封之井”的记载。据此,可以知道,武帝东封泰山,曾经路经此地,喝了此地的井水,时人纪念此事,命名此地为汉泉乡,至宋代仍有此事流传,王禹偁是巨野人,巨野县与成武县接壤,他更是知道此典故,可见此事绝非虚构。但汉、宋两代距今已千年,史料缺失,王禹偁的文章又未写明武帝到底是汉武帝还是光武帝,故而难以确认。那么,文章中的武帝到底是谁呢?

汉武帝与光武帝“东封”

汉朝分为西汉与东汉,被称为武帝的一个是汉武帝刘彻,一个是光武帝刘秀。“武帝东封”是指东巡封禅泰山,刘彻与刘秀都曾封禅泰山。而刘彻是汉代第一个封禅泰山的皇帝。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临终前作《封禅文》上奏给汉武帝,恳请他东幸封泰山。八年后,也就是元封元年(公元前年)三月,汉武帝想起这件事,到泰山进行封禅。此后,汉武帝又分别六次到泰山封禅,一生共八次封禅泰山。从“东封”一词看,起源于汉武帝。此后,人们就以“东封”来称谓帝王行封禅的事情。“武帝东封之井”并不是给予“井”封号,而是指武帝封禅泰山时用过的井。但汉武帝封禅经行成武的史料缺乏,而光武帝刘秀一生就封禅过一次泰山。从史料来看,东汉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正月二十八日,刘秀从洛阳出发,二月九日到鲁,二月十二日到了泰山。从路线上看,由洛阳至鲁国治所曲阜必经菏泽境内,而成武县白浮图镇的防城则是鲁国的西大门,应由此而入鲁。所以,刘秀从此经过是可以肯定的。为什么刘秀必须经成武,又在成武驻跸一下呢?除了路线的选择之外,还因为刘邦的缘故。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年十月,汉高祖刘邦返回长安时,从沛县路经今成武县城西北的文亭山,在此驻跸休息。当时,文亭山在成武县吉旺里辖区内,也有记载说刘邦至吉旺里驻跸,但实际地点是一地。文亭山是一处古老的堌堆,也是一处制高点,刘邦驻跸于此,也有便于防范突发事件的考虑。刘秀到此就是顺路瞻仰一下刘邦的遗迹,也应和汉高祖一样驻跸在文亭山。

光武帝刘秀与“汉泉”

刘秀在农历二月初左右到成武县,那么,他为何又对成武的水如此重视呢?从时间上看,刘秀出发是农历的正月底,古代的冬季时间较长,此时气温低下,天气寒冷,河水上冻,只有井水不冻,皇帝出行,其人马随从众多,跟随刘秀的随从至少在千人以上,饮食供应依赖地方,连水也不是随时大量供应的。当时刘秀的侍从官马第伯写了一篇《封禅仪记》,记载了当时随驾的人员非常多,而且写到泰山的水非常好喝,这应该是经过一路水荒后的感慨,是有背景对比的。可以想见,刘秀东封时,一路天寒地冻,水不易得,驻跸成武后,用吉旺里辖区内的水井汲水,解除了大量人马的洗漱饮用难题。而且这里曾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留踪的地方,作为后代的刘秀在此听取了地方人员的奏报,又饮用此地井水,他称赞井水甘美,并夸赞地方官办事有力是可能的。因刘秀曾饮此井水,后人称之为“汉泉”。而井所在村就是刘邦当时驻跸的吉旺里,在刘秀走后,因汉代“乡”比“里”大,为纪念此事,此地改为“汉泉乡”,吉旺里是其下辖村,也是汉泉乡治所,一直到宋代仍称“汉泉乡”,被王禹偁写入文章而流传下来。

“汉泉乡”在成武县的什么地方呢?清代道光《城武县志》记载:“汉泉乡,在县南七里吉王村,缺考。”据该县文亭街道旗杆李庄村所存明代崇祯五年二月所立的“重修关帝庙碑”记载:大明国兖州府城武县西南五里许,村曰吉王。据此,可以确定该村为吉王村,也就是当初的汉泉乡治所所在地,也就是汉初刘邦驻跸的吉旺里,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从汉代到民国时期,该村一直没有改名。

汉泉古井在成武城湖遗址

旗杆李庄是古吉王村(吉旺里),那么,吉王村的汉代古井又在什么地方呢?据记载,刘邦驻跸在吉旺里辖区的文亭山。此地与旗杆李庄相距约五华里,刘秀重走此路,也应在文亭山驻跸。文亭山下的城湖遗址经考古发掘证实是汉代县城遗址,因县城在此地,所以,供应刘秀及其大队人马饮食也方便,而用水的井应在此附近,而且不能是一口两口,否则,不够众多的人员使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和八十年代中期,成武县在城湖治理和开挖鱼池中曾多次挖掘出近百眼陶管井,并出土陶井圈,井圈直径约85厘米,高45厘米不等,壁厚3厘米左右,十多个井圈相叠,下挖四五米仍未见底,水质清澈。如今,在成武县博物馆内仍保存展出着一个出土的陶井圈。如此密集的陶井,说明当时的成武县城内商业经济很发达,人口很多,这也是地方官员搞好迎接服务的基础。由此看来,城湖内众多的陶井就是吉旺里(后来的汉泉乡)供给刘秀东封人马饮水的古井了。

清代历修县志之所以对汉泉乡缺考,从王禹偁所写的《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没有收录进县志来看,应是当初修志人员没有见到此文,加上没有汉、宋留存资料,修志人并不知道刘秀经行此地一事,对“汉泉乡”名称来历不明所以,故而“缺考”。年之前,有人见到王禹偁此文,为纪念此事,曾将成武县城东的今苟村集镇命名为“汉泉镇”,大概因为该地是千年古村,为古时出入鲁国的官道,加上当时无法查找到汉泉乡真实地点,就简单以“东封”来猜测位置,把城东的苟村命名为了“汉泉镇”。

综上,可以确定的是,光武帝刘秀东封泰山经过了成武,在吉王村短暂停留住宿,并瞻仰了高祖遗迹,休息停留时饮用了此地之井水,留下“汉泉”典故。到宋代,宋真宗又循着刘秀东封路线重走了这条路。从王禹偁写的文章可以知道,成武县还专门为宋真宗封禅而修建了泰山行宫,宋真宗也曾经在此住宿。而“汉泉乡”的历史典故以后也不会“缺考”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66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