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评省级文明县武城的文明城之路

年底,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济南举行,德州武城县获评第六届省级文明县。文明城市是城市竞争中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金字招牌”。年以来,武城举全县之力,把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工程来抓,迈开了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近日,记者探访了武城的创城之路。

文明城,凝聚一城力量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武城县从组织领导、目标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入手,推动在全县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确保创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沿用全域创卫、美丽宜居创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创城办与创卫办、美丽办建立高效联动机制,共性问题通过“一次治理”实现“两处受益”。

制定出台《武城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和制度,高标准召开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将测评指标逐项逐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主线部门、各网格和各责任部门,确保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任务。

建立重点部门、重点问题分类指导制度,不定期开展暗访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逐项列出清单督查督办。落实不到位的,进行媒体曝光。

文明城,塑造一城风貌

创城是方向,惠民是目的。武城县始终把创建的落脚点锁定在造福于民上,从群众需求出发,在创城中聚焦城市短板。小区环境变美了,街道路灯亮起来了,出行环境越来越舒心了……

对北方街、兴武路、向阳路、广运街、宏海路5条道路进行了提升改造。对水兴路、运河路、少年路、贝州街等六个路段进行改造。持续开展城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重点对街道经营店铺门窗、墙面乱贴乱画及乱设广告牌、店外随意摆放经营设施、车辆乱停乱放、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为广大市民创建了一个整洁、文明、规范、有序的市容市貌环境。

实施社区提升工程,推广“红色业委会”城市基层治理机制,发动名在职公职人员到居住小区开展工作,先后处理小区房屋漏水、排水管道堵塞等遗留问题余个,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加大对车窗抛物、非机动车逆行、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等现象的劝导力度,乱闯红灯、乱跨护栏、乱抢道、乱停车等不文明现象大大减少。

文明城,筑就一城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灵魂。武城县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

开展“双创双提”活动,以文明达标村创建为基础,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处,覆盖率达%。建成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个,覆盖率达到85.2%。在全省率先推进“两个中心”融合发展,依托“爱武城”手机APP开设“文明实践”版块,建立完善“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围绕文明实践“人从哪里来”“由谁来干”,建立了“1+10+N”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爱武城”平台实现文明实践站(所)和志愿服务队线上线下共频共振,注册志愿者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余场次。

全力打造“最美武城人”道德品牌。建立县镇村三级“三推荐、三评选”模式,重点开展“最美志愿者”“最美健康卫士”等16个类型的“最美武城人”评选活动。“武城好人库”已收录县级以上道德典型余人,28人和4个组织荣获山东好人之星、山东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者、山东省志愿服务组织先进典型。

武城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工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大力实施“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开展送电影下乡余场次。全县成立邻里艺术团46支,镇级艺术团8支,开展文艺演出余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入脑入心。引导市民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是创城的根本。我们在城区出入口、重要位置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公益广告、景观小品处;绘制文化墙平方米,创城氛围愈加浓厚。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双双通讯员吴华袁健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88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