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桃华華軒画馆制监祝成武,上海市人,年4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作品入选第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等全国及上海市历届大型书法展,多次赴日本、韩国展。年1月入选“海派书法晋京展”。年获江南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书圣杯国际书法大赛三等奖。作品被编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当代书法篆刻家大词典》、《临摹与创作》等。出版有《祝成武书法作品集》、《祝成武书楹联百对》等。上海电视台、文汇报、新民晚报、《书法》、《书与画》、《共和国娇子》杂志等均作过专题介绍。宁静、恬淡中的不懈追求——祝成武印象竹君春日晴暖,我来到位于苏州河畔的祝成武书斋。在那洒满阳光的窗前,我们清茶一杯,眺望着苏州河那平静的水面,时而几点波光,顿生宁静、惬意之感。我最了解成武,在他的心灵深处,那份已逐步为世人所淡忘的宁静、恬淡,是他难以忘怀的企求。自七十年代中学时起,对书法的痴迷就使他魂牵梦绕。成武习书,自汉隶入门,由魏晋开始习楷,临习王羲之、钟繇法帖。又遍临智永、颜、欧、等名帖,初识中锋运笔,始解锥划沙、屋漏痕之妙,打下扎实基础。此后,由王圣教入手,初窥晋人风韵,后旁及黄庭坚、米芾等宋人名迹,以解意趣横生之机。为展气势,又渗入明清诸家,从张瑞图、王铎、傅山等得到随洒自如、气象万千之态。三十多年的甘苦,使其书作能将法度、气势、情感融为一体,初步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的继承和诠释。在成武的书法作品中,王羲之的超然脱俗,米芾的凤樯阵马、明人的万千姿态,得到较好的结合。观成武的书法作品,点画深沉,结体开张,收放自如,自有一种跌宕、爽快之感,且又能体现现代人多元的情感、充沛的精力、挑剔的眼光。观其经常书写的杜甫联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使人联想到其书法在深入理解传统后的一种随心、直抒胸臆的痛快淋漓的感觉。其楷书则具魏碑的率性、灵动加上唐楷的法度森严,给人一种疏密有致、节奏舒缓的韵律感。成武潜心书艺三十余年,学书过程伴其整个职业生涯,在现实社会繁忙的工作之余,要挤时间每日挥毫,需坚韧的毅力。当然,当年他在远洋轮上的经历,是他此生艺术体验的重要阶段。大海的无垠,海风的涤荡、巨浪的雕琢,在他心中留下了一幅难以抹去的撼人心魄的画卷:狂风来临之时,万吨巨轮如轻舟一叶,随风摇晃;每前进一步,都须使出全部的动力,稍有减速,就会在原地打转甚至倒退。这情景,使他彻悟:世上事物都是如此,要成就一番事业,都须以毕生精力,全力以赴,然后有成。在那世人性情浮躁、诱惑繁多的年代,每日练字是成武唯一的精神寄托。生性淡泊的他,为人真率,重友轻财,然而,他也曾在红尘忙碌,纷繁的人事纠葛、无奈的觥筹交错,皆令其心力交瘁。如今的他,已脱离了曾经的俗境。在他看来,每日书斋临池,心慕手追,胜过功名利禄千百倍。平静的生活,使他终于能实在的体会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无穷胜境。近年来,成武在思索书法的表现形式。他认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体现出一种心态,在深入理解、掌握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笔法、笔势、笔意的个性化理解、阐释,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也即是所谓的宣泄情感。书法这个特殊的艺术门类,在千百年的法度、意境、学养、人格的框架中,周而复始,可谓是一张异常深奥、严密的网。这对妄想走捷径的人,是一个巨大的路障。但对于献身艺术的人来说,却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你只要下大力气,予以充分的挖掘,必定会有丰厚的回报。艺术家是桥梁,应在深厚的传统和现代的语汇之间起到过渡作用。即要坚持己见,以对传统技书法深刻理解、把握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的观念、现代艺术的形式,从而形成一种有时代气息、有新的生命力的书法艺术形式。任何过度的“思维趋同性”,都会衍生出一种风格上的趋同,并把书法“时尚化”。冷静观察当今书坛,很容易看出,一种趋同、时尚化的书风已现端倪。否定传统、刻意安排、矫揉做作、华而不实、点画轻佻,正在无情的侵蚀着一些“书”者的心灵,其结果只能“风水轮流转”,导致再一次的“全盘否定”,但这中间要浪费多少时间、生命?面对这纷纷攘攘的书坛万象,成武却仍然坚持自我,不被众多的“风格”所淹没。“深入传统、博览群贤、集各家之所长”,这是一条艰辛漫长、磨难重重的荆棘之路,但成武却坦然前行。08年上海《书与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