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深做实党史学习教育,菏泽市妇联启动百名巾帼先模人物宣传活动,分领域分层次宣传全市巾帼先模人物,旨在激励和引导广大妇女群众见贤思齐,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凝聚巾帼心向党、奋斗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前期,全市妇联系统在各行各业进行了广泛挖掘寻找,筛选出一批菏泽涌现出的“在革命战争年代不畏牺牲、在平凡岗位上竭诚奉献、在艰苦环境中执着追求、在激烈竞争中奋力拼搏”的巾帼先模代表,她们有革命时期的女英烈,有默默支持革命事业和军队建设的伟大女性,有新时期、新时代做出突出贡献的巾帼典范,有在各自领域和岗位勇挑重担、奋发有为的优秀女性。
今天让我们走进铭记党恩,初心不改的74年老党员袁淑华的故事。
铭记党恩初心不改
袁淑华,女,汉族,年1月出生,山东省长清人,贫农出身,初中文化,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湖西区委宣传委员、成武县委组织干事、县人事科长、县百货公司党支部书记、汶上公社妇联主任、县知青办主任、县纪委副局级检查员等职,年12月在成武县纪委离休。
袁淑华
在老家山东省长清县第四区袁庄村,袁淑华度过了凄风苦雨的童年。她的父亲袁舒是一名中共党员,早期参加革命,于年考入山东省第一师范学校,“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作为山东代表奔赴南京请愿,从而认清了国民政府的真正面目,愤而返乡组织建立长清抗日自卫团,后与抗日太西游击队合并,曾任菏泽地委统战部长、成武县解放后第一任县长。父亲是袁淑华革命道路上的领路人,他的忠诚、勇敢、坚毅深深影响着女儿,多次被日军、汉奸抄家后,10岁的袁淑华被迫离开家乡,跟着父母流亡在外,没有得到求学的机会,东奔西跑、居无定所的生活也使她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不怕吃苦、勇于奋斗的性格。后来在抗日政府以及地下党的帮助下,她被转移至梁山县银山镇石庙村居住,这才算稳定下来。
袁淑华一家
年,袁淑华被送到梁山县石庙抗日完小上学,由于鬼子经常扫荡,学校没有固定地址,只要敌人一来就会马上撤离。年,她进入砖署七中学学习,课程以政治为主,在这期间,她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坚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要想革命就必须跟着共产党走,只有跟着党才能有出路,才能得解放。”她还学习军事常识、党的土改政策等,并经常参加文艺宣传活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了防备国民党反动派袭击,学校不断变换场所,随时随地都要做好转移准备,常常在外露天上课,没有课桌就用背包当课桌。尽管条件艰苦,但磨灭不了她像火一样的革命热情,她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回忆起这段难忘岁月,袁淑华说道:“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努力学习,我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只要祖国需要,就全心全意为人民当个‘好长工’,以身作则来完成自己应做的工作,老老实实为人民做事,虚心向群众学习。”年7月,她经刘运和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袁淑华热血沸腾,她暗暗下定决心,要把火热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刚刚诞生的新中国。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为了工作需要,组织安排袁淑华到湖西干校接受正规化学习,任学习委员。在这里,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无时无刻不在严格要求自己、磨砺自己。学习一结束,便服从组织分配,到成武县八区党委会任宣传委员,之后她的职务几经变动,足迹遍布全县多个乡镇和部门,包括孙寺乡、组织部、人事局、纪委等。只要党有需要,她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更像一颗螺丝钉,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抗美援朝期间,她积极请缨,准备参军入朝作战,但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如愿,但她把对朝鲜人民的热爱转化为革命工作的热情,在后方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论在哪个岗位,干什么工作,她都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团结同志,爱护群众,克己奉公,多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年至离休,袁淑华一直在成武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为了尽快掌握政策,准确处理日常工作,她克服身体原因,多学文件,勤学政策,为纪律检查工作奉献了心血和汗水。在袁淑华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也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成绩。
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袁淑华说:“感谢父辈的影响,感谢组织对我的培养,给我创造了安全的成长环境,时刻在思想上启发着我的政治觉悟,还给我压担子,创造各种有利我成长的机会,使我在政治上日趋成熟。在组织的关心教育下,我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收获,是党教育我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是党给了我美丽的人生,是党给了我幸福的晚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一生;我要一心向着党,永远跟党走。’”
END
供稿:成武县妇联
往
期
推
荐
原标题:《巾帼心向党奋斗新征程
百名巾帼先模人物?:铭记党恩初心不改的74年老党员袁淑华》